一年一度的寒假到了!
正所谓“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
在这里,麻中文科老师们给各位同学
提出一些假期学习小建议!
.jpg)
历史假期学习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规范学习过程。
预习是首要环节。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记课堂笔记,重点记学习要点。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要明确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二、学会阅读和理解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从形式上它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②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⑤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⑦学术争鸣。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三、有选择性地读历史课外书。
这是一项立体多维的工程,不能孤立,割裂地去读,要前后延展。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必然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一般要从政治史的角度、经济结构、文化艺术等多个维度去思考,究其背后的原因。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对历史产生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政治假期学习建议
一、 光影中的政治知识。
书影音资源相比于凝练抽象的教科书,更加形象生动,符合青少年的兴趣与心理发展阶段。
例如,财经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及据其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系列对于同学们理解“我国集体经济、国有经济、个体经济发展与改革”很有益处;通过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帮助同学们感受理解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观看《敦煌》、《西南联大》等纪录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
二、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围绕”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主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围绕“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主题,调查研究,设计提案;围绕“吃播经济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主题,运用哲学知识,组织辩论等等。
三、关注时政,巧学善思。
试题时政化是政治学科十分鲜明的特点,所以关注时事政治是学习政治的必备素养。我们可以订阅有关的政治杂志或者报纸,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老牌节目,也可用关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官媒账号,学会要热点和知识点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政治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对热点问题的熟练程度。
四、巧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对于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可以巧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层级和脉络、建立知识间联系。知识
在这种"建构一 打破一重建” 的过程中,慢慢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思想政治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教材知识,要在生活中领悟知识,用知识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地理假期学习建议
地呈千古文明,理蕴万世精华。大到世界,小到生活。爱地理,爱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跟地理息息相关,应做好以下方面:
1.重视地理图像: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图像,大到气候、洋流,小到河流走向……地理图像包含了无数的知识点!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地图!
2.基础知识很重要:很多问题,比如渔场,比如修建水库等等的区位因素都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整理出来答题思路。在梳理课本时,一定要总结、分析、反思。
3.课本联系生活: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特别注意重要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如寒潮);还可以关注下我们生活中的农作物分布;还有随处可见的河流、地貌;一天中不同时刻日影的朝向、长短变化;一月内月相的形状、月面的朝向……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地理。
4.记录旅游足记:记录你旅游走过的地点,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风土民情等。
好书推荐:《这里是中国》、《中国国家地理》;视频推荐:《航拍中国》。
亲爱的同学们,寒假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时机,只要稳扎稳打、查漏补缺,迎接你们的将是更加光明的新学期!一起加油吧,不要荒废这个宝贵的假期哟~
来源:历史组 政治组 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