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麻山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知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8月30日下午,学校特邀请萍乡学院彭香萍教授作教师成长专题讲座。麻山中学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讲座开始前,黎校长对本次培训提出了要求,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珍惜学习机会,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能够把培训内容内化于心,在不断反思中成长,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更新教育理念。
彭香萍教授简介:
萍乡学院教授(三级),历任萍乡学院高教所、商学院、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和学前教育学院副所长、副处长、副院长等职,江西师范大学与赣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厅学科教研中心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组长、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首届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江西省教育厅和科技厅评审专家、湖南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萍乡市心理学会理事长、萍乡市社科理论界首批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穴、区域经济等问题,出版编著3部,发表论文40多篇,省级以上奖10多项(次)。主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级项目6项。
彭教授首先提出教师成长“五位”,并以此为线索对教师科研进行规划:
一、明方位、心中有畏
二、高站位、域中有局
三、扣本位,步中有点
四、立战位,手中有术
五、谋C位, 目中有人
接着彭教授从何为科研谈起,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学会用教育科研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彭教授指出,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可以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寻求突破点、从教育变革文件政策中寻求创新点、从个人专业优势中寻求切入点,让课题研究有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
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彭教授认为教师做课题研究需要认真做好四个维度的阶梯研究工作:一是教学活动,实现常态工作科研化;二是教学研究,实现行动研究常态化;三是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专业化;四是成果凝练,专业成长方案化。培训过程中,彭教授就自己多年课题研究的体会,与老师们分享了课题选题和申报书填写的经验与心得。
此次培训,干货满满,参加培训的老师既有理论层面的收益,又有实践层面的收获。路虽远,行必达;事虽难,做必成。相信每位老师都将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成长自己,当好教书育人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