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思想指导,以规范常规管理、创新科研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建设、学科教研组、课题组建设为立足点有效开展各类活动,做到“学、研、做”一体,创建优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一)规划先行
及时、准确的向教师传达本年度全国、省、市、校将要组织开展的各种科研活动,让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和特点早做计划和准备。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具体的科研计划,并自主安排集体备课,选定课题、校本教研研究过程或成果展示形式及展示时间。
(二)落实常规
1.教研组常规科研活动落到实处。在常规科研活动中注重实效,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让教研组长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思考和谋划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和实施每一次教研活动。
2.做好课题研究及申报立项工作。课题研究将遵循三个结合。校本教研与社会化大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校级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为重点。课题内容侧重于校本教研。
3、合理地安排好“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比武”等教学活动。
(三)营造氛围
通过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巩固并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作用。进一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服务教学实践和课改工作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知识成长,营造科研兴校的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专题研究,努力推动成果转化。
三、主要工作目标:
1.切实做好校园网站建设,并及时更新内容,做好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学校班班通的管理,定期检查教师班班通使用情况。
2.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及课题研究。成立校本教研、课题组织机构。利用校园宽带网,为教师上网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供硬件条件。同时鼓励教师通过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提炼出科研课题,并从中挑选推荐区级、市级或省级科研课题立项。深入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系列课题研究。要求语文、英语、数学教研组分别确定好一个课题,并选好课题负责人,科研处负责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在区、市或省级立项。物理、生化、政史地、体艺教研组分别做好校本教研的研究,并以成果展示(成果汇编成册)。
3.加强集体备课。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制定《麻山中学集体备课方案》。各教研组每两周必须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具体时间由各教研组长自行确定。教研组长安排好本组教师集体备课,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提前到科研处请假,出勤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集体备课时,请教研组长通知科研处,科研处或教务处将派人全程参与,并请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举行随堂听课、教学开放周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听课活动,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举行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比武活动。每个教研组本期要安排好至少两堂示范课或公开课,要求每个教研组组织好本组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5.开展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各教研组成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并指定负责人,主要是培养学科优秀人才,兴趣小组每两周必须有一次活动,各教研组可自行确定时间,并请做好活动记录。
6.定期组织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区市省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7.做好教师业务提升工作。定期检查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情况。做好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并外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8.组织好教师参加区市省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类论文、案例、原创命题等评选活动。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1.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如教研工作考评细则,教研工作检查制度、教师业务培训制度、师生竞赛奖励制度等。科研处工作分工:高洪奇主要负责科研处的日常工作、宣传报道、教师评优考核工作;邬亮芝主要负责教师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王志祥主要负责校园网站建设、教科研工作(主要包括听课、教学比武、校本教研、课题,各学科兴趣小组管理等工作);马玉萍主要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班班通管理。教研组、备课组主要负责本组的教研活动。
各教研组常规科研活动主要包括:①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②教材及教法研究。③考试大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④说课、听课与评课,上好公开课、示范课。⑤做好课题、校本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研究。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继续以区教育局科研工作为依据,加强对科研课题组和校本教研小组的管理和指导,深入开展全员性科研方法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研究水平,以达到科研引领教研、指导教学之目的。
3.聚焦课堂,依托校本教研,继续坚持“转变方式、合作探究、互动发展、提高效率的行动主线,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4.努力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专家报告、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科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科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5.抓好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研究水准,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
6.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坚持课题立项务实性,树立“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反思型科研研究模式,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科研风气,课题研究不做表面文章,不流于形式,确保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7.加强科研原始资料归类建档,定期总结。做好研究信息资料的收集、积累和课题的管理工作。要及时总结成功做法,推广研究成果及工作经验。认真做好教学信息反馈和典型案例的撰写和分析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
8.加强校际联系,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加强与兄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新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9.做好科研考评工作。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全程参与教研并做好记录;回校后主动将研训记录送交科研处检查并盖章。校内教研组活动按时出席,活动有实效;积极参加区市省级各类论文、案例、原创命题评选活动,主动申报区级以上个人课题,按时结题;主动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等。以上各项计入每月常规考核。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⒈制定科研工作计划;2.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3.制定教研组、备课组科研工作计划;4.随堂听课。
三月份:
1.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区教育局开学迎检工作;2.随堂听课;3.教研组集体备课;4.校园网站启动;5.公开课、示范课评课;6.教研组完成课题(校本教研)选题;7.各教研组成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8.学科学习兴趣小组活动。
四月份:
⒈完成课题立项;2.教研组集体备课;3.公开课、示范课评课;4.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5.校本教研培训;6.科研信息报送;7.学科学习兴趣小组活动。
五月份:
⒈教师培训;2.教研组集体备课;3.公开课、示范课评课;4.校园网站内容更新;5.教研组活动;6.学科学习兴趣小组活动。
六月份:
⒈教研组集体备课;2.公开课、示范课评比总结;3.科研工作总结,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4.学期档案汇总、整理;5.科研信息报送;6.校本教研汇编成册;7.学科学习兴趣小组活动;8.教师评优考核。
2016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