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根据湘东区教育局湘教研字(2020)6号文件精神。麻山中学经研究决定开展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力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合理安排,统筹规划
语文组组长为这次比赛做了详尽合理的安排,包括磨课、试课、赛课三个环节,并及时提醒各位评委老师前往听课指导,细致到班级楼层。评委老师们也热心负责,调整课务,不遗漏任何环节,进行悉心指导。
选定课题,博采众长
.jpg)
基于对学情的了解,诗歌鉴赏为班上学生的短板题型。在进行过系统的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思想感情的系统归纳后,学生在艺术手法及情感分析题型方面有所提升。可是对于诗歌内容的解读,尤其是诗歌语言的具体内涵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因此,我本次选定的课题为《说“木叶”》,意在通过本次的课文讲解,让学生掌握适合语言的暗示性特点,感悟诗歌意象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
本篇课文属于文艺小品文,高二的学生对该类文体接触虽不少,但理解起来仍存在一定难度。我在初选该课题时也曾犹豫过,能否在一个课时内顺利准确地完成教学目标?可行性如何?为此,我在学科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包括名校的教案、学案,我将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划记重点,做好批注。又通过在学科网及学习强国上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进一步把握课堂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经过不断地梳理、推敲,博采众长,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备课前的担忧困惑也得到了一定的消除。
事预则立,蓄势待发
.jpg)
.jpg)
有了较为明确的教学思路后,我立刻开始制作本课的教案及导学案,为接下来的磨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磨课后,同组老师们给出了如下宝贵建议:
1.“初读课文,梳理段落”环节作为预习检测环节,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占用时间是否过多?如何精准高效地解决该问题?同组老师给出了既能达到目的,又能在课堂伊始活跃气氛的妙招——制作段意概括的卡片,让学生上台自主粘贴。
2.各个环节之间的承接要自然。
3.板书要加强设计,整堂课的重点不能得到较为完整的体现。
4.“思维碰撞,拓展升华”环节的第二小题难度较大,课堂完成度不高且与教学重难点无关,应删去。
5.“学以致用,自我检测”中的第一题与课堂内容重复,可用一个关于“月”意象的暗示性诗歌鉴赏题进行替换,作为课后反馈作业。
与同组老师们的交谈帮助我解决了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如何有效准确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指明了方向。
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
磨课后,我抓紧时间根据各位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选定班级进行试课。试课与磨课不同,试课有学生的参与,有些环节的推进可能并不能和教学设计完全相符。所以尽管大致环节还比较流畅,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同组张琳老师在引导启发学生方面给了我很多灵感,我决定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叶,而保留木?”的问题时,通过改句的方法,并联系知识链接中的诗句的方式进行解决。
还有在试课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朗诵4-6段,但这样操作耗时较长,稍显枯燥,并不利于学生思考。所以课后我决定进行更改,只让学生朗读第四段逻辑性较强的句子,另外两个段落采取自由朗读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经过磨课试课的一番锤炼后,我在高二(2)班进行了赛课。罗校长,同组老师以及一些其他组的老师都来到了班级进行指导,不胜感激。本堂课较之前而言取得了一些进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师生互动性强,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看法,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这都是各位老师不吝赐教的结果。根据这节课我做出了如下教学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次比赛告一段落,但追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脚步从未停止。在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学科知识及教学技能上的不足,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自己,这都将成为鞭策我继续前行的动力!